本站首页人才动态政策文件领导讲话人才服务队伍建设英才风采载体平台各地采撷政策咨询服务台
您的位置:首页-->>队伍建设-->>内容
队伍建设
队伍建设
山东省关于推进创新团队建设的意见
时间:2014/7/17 13:40:16 来源: 访问量: 【字号:

     为深入贯彻落实全国人才工作会议和全国科技大会精神,大力实施人才强省战略和科教兴鲁战略,更好地培养、吸引和凝聚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切实增强我省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建设创新型省份,促进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现就推进创新团队建设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推进创新团队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1、创新团队是重大科技攻关和创新人才培养的基本形式。创新团队是依托一定的科研平台,以领军人物为核心,由结构合理的人才梯队组成,具有稳定研究方向和持续创新能力的人才群体。当今时代,人类社会步入了一个科技创新不断涌现、人才竞争日趋激烈的时期,重大发现、重大发明、重大成果已经不能单靠科学家、发明家的个体努力,愈益成为社会化、集成化的系统工程,需要通过跨学科、跨领域的专家形成创新团队合作攻关。创新人才的培养和竞争也越来越表现为团队模式。实践证明,创新团队培养的是人才团体冠军,是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项目。创新团队已成为科学突破、技术创新、人才培养、区域竞争的重要力量和表现形式,成为培养造就高层次创新人才群体、冲击科技最高水平的有力抓手,成为人才队伍建设方面的一种国际化潮流和趋势。

   2、推进创新团队建设是新形势下人才队伍建设的新要求。党中央、国务院十分重视创新团队建设。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大会上要求:“积极推进创新团队建设,努力培养一批德才兼备、国际一流的科技尖子人才、国际级科学大师和科技领军人物。”《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加大学科带头人的培养力度,积极推进创新团队建设。”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2000年就设立了“创新研究群体基金”,先后资助118个创新团队,资助总额达6亿元。中国科学院2003年开展了“创新团队支持计划”,作为知识创新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部2004年制定了《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每年遴选支持60个创新团队。目前,不少省份已把建设创新团队摆上工作日程,制定政策,强化措施,积极推进。

   3、加快发展创新团队是建设创新型省份的迫切需要。近几年,我省大力实施科教兴鲁和人才强省战略,积极推进创新型省份建设,不断涌现出优秀创新团队和领军人物,取得了一批重大科研成果和技术突破,创造了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但从整体上看,我省创新团队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主要表现为一些高校、科研单位和企业自发的探索。特别是优秀创新团队和高层次领军人物少,整体创新能力不强,重大创新成果不多,与建设创新型省份的要求还有很大距离。大力培育高水平的创新团队和科研群体,已成为建设创新型省份的一项紧迫任务。

   二、推进我省创新团队建设的指导思想、原则和目标任务

   4、推进创新团队建设的指导思想。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科学人才观,大力实施科教兴鲁和人才强省战略,围绕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省份,着力打造一批优秀创新团队,取得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在国内外有重大影响的科技成果,形成一批有力支撑创新团队发展的科研创新平台,培养一批德才兼备、国内国际一流的创新尖子人才和创新领军人物,为推动我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智力支持。

   5、推进创新团队建设的目标任务。“十一五”期间,努力建设形成梯次合理的创新团队群体。到2010年,建设形成30个纳入国家支持计划、具有冲击世界科技前沿能力、达到国际一流水平的创新团队;建设形成300个以住鲁院士、泰山学者等高层次领军人才为核心,学术技术水平和科技创新能力国内领先,在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势学科、重点行业、关键领域发挥科技攻关、人才培养、引领发展作用的创新团队;带动建设1000个以各类优秀学术技术带头人为中心,依托各类科技创新平台,有明确研究方向,结构合理、开拓创新、团结协作、各具特色的创新团队。

   6、推进创新团队建设应把握的原则。一是从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出发,紧紧围绕我省重大科技、产业发展布局建设创新团队,既要考虑当前优势学科,又要注重未来新兴学科,形成合理布局;二是着眼于提高我省的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全力打造善于攻克核心技术、关键技术的高水平创新团队;三是尊重团队成长规律,坚持组织引导、自然形成、持续支持相结合;四是坚持人才、基地、项目一体化,推动产学研相结合,不断提高创新团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五是坚持高起点,创新团队建设要赶超国内一流水平,努力冲击国际科技最前沿。

   三、选好领军人才,组建结构合理的人才团队

   7、大力培养选拔领军人才。创新团队领军人才是具有良好道德风尚和高度社会责任感,有较高学术造诣、创新性学术思想和较强组织协调能力,能够发挥凝聚带动作用的专家学者。要积极发挥现有领军人才的作用,做好潜“领军人才”的发现和培养工作,结合“两院”院士增选、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百千万人才工程”、“长江学者”计划、“泰山学者”建设工程等人才计划,结合国家“863”、“973”等科技攻关计划和我省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实施,面向国内外公开选聘一批高水平的学术大师和学科带头人。

   8、组建结构合理的创新团队。创新团队应有一定数量的高水平科研骨干,有合理的专业和年龄结构,有团结协作精神,勇于探索,善于创新。可以在长期合作的基础上,根据研究方向的需要,进行合理搭配,提高团队的整体创新功能;也可以打破行业、部门分割、区域界限和行政隶属关系,将高等学校、科研单位和企业的科研力量有机整合,在若干优势专业领域,集中力量形成具有竞争力的创新团队。要有计划地从创新团队中选拔资助一批优秀人才到国外著名研究机构进修深造,参加国际学术活动不受出国出境时间和次数的限制。积极组织交叉学科交流,举办不同形式的高级研修班、学术论坛和学术讲座,拓宽视野。注重发挥学会、协会和其他社会组织的作用,促进优秀创新人才之间的交流合作。

   9、积极做好引才引智工作。充分利用“泰山学者”岗位招聘、海内外高端人才交流暨技术项目交流洽谈会、重大投资项目推介会等机会,为创新团队引进海外优秀人才。“十一五”期间,力争引进万名左右优秀海外高层次留学人才、外国专家和港澳台专家,加入各种创新团队。鼓励创新团队聘请国内外知名专家担任兼职教授、学术顾问。重视创新学术思想的引进和发展,及时调整和用好人才引进政策和柔性流动政策,发挥政策的最大效益。

   四、构筑创新创业平台,提高创新团队可持续发展能力

   10、大力加强平台建设。创新团队建设要与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相结合,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应着眼于创新团队培育和领军人才的造就。加强重点学科建设,突出特色学科,强化优势学科,发展交叉学科,逐步形成“重点学科+学科群”的模式,集中精力建设若干个创新能力强、特色鲜明的学科群。积极探索省市共建重点实验室的新模式,集中建设一批重点实验室,建成若干个国家重点实验室。鼓励科研机构、高校和企业联合共建公共实验室,与省外、国外研发机构合作建设实验室。建设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创新能力达到国内一流水平的企业技术中心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加强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和工作站建设,积极吸引留学人员、优秀外籍博士进站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认真落实国家和省推进自主创新的各项优惠政策,健全激发创新团队活力的各项机制,形成创新团队与创新平台建设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格局。

   11、以创新团队承担大项目。坚持人才、项目、基地一体化建设,支持创新团队参与重大计划、创新工程和重点科研基地建设,按照国家和山东省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确定的重点发展领域,选准研究方向,积极承担国家和省重大科技项目。鼓励创新团队积极参与国际合作研究开发项目。创新团队紧紧围绕我省重点高新技术领域和重点发展产业,开展关键共性技术的研究开发,在解决重大关键技术问题的同时,不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12、大力促进产学研结合。引导高校、科研单位与企业各创新团队之间密切开展合作交流,形成优势互补、风险共担、利益共享、互惠互利的有效合作方式。注重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各具特色的合作交流活动。在举办全省综合性产学研展览洽谈活动,为合作三方搭建合作平台的同时,针对不同行业、不同领域、不同企业的特点,积极开展各种专题性交流洽谈活动。引导企业、高校、科研单位由单一项目合作,向共建中心、中试基地等联合开发机构方向发展,促进技术成果的推广转化,增强创新团队可持续发展的能力。积极创造条件,开展注重实效的国际产学研合作,进一步提高创新团队的建设水平。

   五、健全创新团队管理体制,完善运行机制

   13、实行目标管理和动态管理。各类创新团队都应根据研究方向、研究内容,确定分阶段、可考核的目标。针对不同学科和行业,综合考虑从事专业、目标方向、科研水平、业内认可度、团结协作情况等方面,研究建立起符合科技发展内在规律的考核评价指标体系。注重对团队整体业绩质量和发展前景的评价,最大限度地调动创新团队成员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按照能出能进的原则,根据考核评价的结果,确定重点支持的创新团队。

   14、建立持久稳定的经费支持体系。牢固树立科技、人才投入是效益最大的投入的观念,健全政府引导、单位为主、社会支持的多元化投入机制。改革研发经费管理办法,整合有限的财力资源,对创新团队实行人才、项目和平台“三合一”支持,推进国家、省、市三级应用研发资金集成配套使用,不断加大对创新团队的资助力度。省新增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经费、企业“双百工程”建设经费和“高教强省”行动计划专项建设补助经费等,对省优秀创新团队承担的科研课题、重大项目和创新平台建设实行重点倾斜。设立创新团队建设专项资金,促进创新团队资助长效机制的建立。提高政府投入的社会带动效益,积极鼓励吸引企业和社会资金资助创新团队。

   15、建立和完善激励机制。建立创新团队政府奖励制度,省政府每2年命名表彰10个“山东省优秀创新团队”。省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组织有关部门,在制定全省重点创新团队发展规划的基础上,制定科学的评价体系,严格遴选。省优秀创新团队优先承担国家和省重大科技攻关项目,优先获得省级科研项目资助,对取得重大科技创新成果的团队实行重奖。有关部门要把创新团队建设作为科技立项、项目评估、科技奖励评审、重点学科和重点实验室评审、企业技术中心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认定的重要条件,鼓励支持联合攻关和创新。创新团队参与成果收益分配,鼓励用人单位对创新团队实行股权、期权激励。单位转化职务科技成果,应当从净收入中提取不低于25%的比例,经认定的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应当提取不低于35%的比例,用于一次性奖励承担该项科技成果的创新团队。

   16、创新内部运行机制。支持创新团队建立灵活高效的内部运行机制。创新团队可实行首席专家负责制,在选题立项、设备使用和科研经费使用等方面享有自主权,根据需要享有人事、分配等权利。在人才配置上,可打破行政隶属关系、编制名额等人才壁垒限制,按需选聘人才。在分配上,有条件的可在岗位津贴划出适当比例,按团队成员的工作业绩和贡献度给予奖励分配。团队内部倡导生动、活泼、民主、团结的学术氛围,营造尊重特点、鼓励创新、善于协作、甘于奉献的团队精神。

   六、加强领导,营造创新团队发展的良好环境

   17、实行分类分级指导。突出特色和优势,坚持分级分类指导。充分发挥高等学校创新团队的基础和生力军作用,充分发挥企业创新团队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作用,充分发挥科研机构创新团队的骨干和引领作用。高校及科研单位创新团队建设应与重点学科建设、高层次人才培养相结合,突出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企业创新团队建设应以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或产学研联盟为载体,坚持市场导向,重点研究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产品,突出产业化。各市、各高校、科研单位、企业要研究制定加强创新团队建设的具体办法和措施。

   18、加强宣传表彰,营造良好社会人文环境。积极培育团队精神、合作精神、创新精神,倡导勇于创新、宽容失败、崇尚竞争、力戒浮躁的创新文化,营造鼓励人才干事业、支持人才干成事业、帮助人才干好事业的良好社会环境。大力宣传表彰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做出突出贡献的优秀创新团队,弘扬其创业创新精神,树立领军人才团队品牌,在全社会形成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社会风尚。

19、加强组织协调,形成工作合力。创新团队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各级各部门要高度重视,切实摆上重要工作日程,把创新团队建设纳入创新型区域建设的总体布局,把创新团队建设情况纳入领导班子政绩考核,考核结果作为奖惩的重要依据。要针对团队建设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及时研究提出有效的解决办法和措施,推动创新团队建设健康发展。各级组织部门要充分发挥牵头抓总作用,科技、人事、教育、经贸、财政等有关部门要切实履行职责,加强协作,密切配合,形成推进创新团队建设的强大合力。


关键词:||

版权所有:中共桓台县委组织部
网站访问量:
地址:桓台县兴桓路1267号  电话:0533-8796186